来伊份零食代工厂揭秘,散装称亏本营销

来伊份零食代工厂揭秘:散装称亏本营销背后的商业逻辑

一、代工模式:零食品牌的“轻资产”策略

来伊份作为国内头部零食品牌,其90%以上产品依赖代工厂生产。通过代工模式,品牌方无需自建工厂,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降低固定成本。以“网红产品”芒果干为例,来伊份的合作代工厂为福建某果蔬加工企业,同一生产线同时为多个品牌供货,但包装和配方略有差异。

关键数据
– 代工成本比自产低30%-50%
– 产品SKU超1000种,代工厂数量达200+家

二、散装称重:亏本营销的流量密码

1. 案例:坚果类产品的“价格陷阱”

来伊份门店常将散装碧根果、夏威夷果等高价坚果作为“引流品”,标价仅市场价的60%-70%。实际通过“自然损耗+包装成本”转移利润
– 散装产品运输损耗率达5%-8%(高于预包装2倍)
– 消费者通常搭配其他高毛利产品(如糖果、肉脯)购买

2. 消费者心理机制

“散装=实惠”的认知偏差促使客单价提升。调研显示,进店购买散装产品的顾客,平均额外消费金额增加42%。

三、代工厂利润链拆解

以某江苏膨化食品代工厂为例:
| 成本项 | 占比 | 品牌方动作 |
|————–|——–|————————–|
| 原材料 | 55% | 指定供应商,锁价3年 |
| 加工费 | 20% | 压价至行业平均90% |
| 包装设计 | 15% | 强制使用品牌定制包材 |
| 工厂利润 | 仅10% | 依赖规模订单摊薄成本 |

代工厂生存策略:通过承接其他小品牌订单填补产能,或开发自有品牌(如“厂货直营”电商渠道)。

四、行业启示:零食赛道的“三重博弈”

1. 品牌vs代工厂代工厂议价权逐年下降,头部品牌要求“专线专供”
2. 线上vs线下:散装称重线下引流,预包装线上走量
3. 价格战vs品质战:2023年行业抽检显示,代工产品不合格率比自建工厂高3.2倍

专家建议:消费者购买散装零食时,注意核对生产许可证编号(通常与品牌方不一致),优先选择有独立质检报告的产品。

(0)
上一篇 2025年4月12日 下午12:15
下一篇 2025年4月12日 下午12: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