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辅导班怎么样?双减政策下还能干吗?

双减政策下开设辅导班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1. 双减政策的核心内容与影响

双减政策(即《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于2021年7月出台,主要目标包括: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严格控制作业量和考试频率。
规范校外培训:禁止学科类培训机构在节假日、寒暑假开展培训,并严格审批非学科类机构。

重点影响
学科类辅导班大幅缩减:新东方、学而思等头部机构转型或退出K9市场。
非学科类培训升温:艺术、体育、编程等成为新赛道。

2. 双减后辅导班的生存策略

2.1 转型非学科类培训

案例:北京某原英语辅导机构转型为“戏剧英语”,结合表演与语言学习,通过艺术类资质合规运营,营收恢复至政策前的60%。

2.2 个性化托管与素质拓展

重点内容:政策允许托管服务,但不得变相补课。例如:
“课后托管+兴趣班”模式:深圳某机构开设作业辅导+机器人编程课程,家长付费意愿强。

2.3 成人教育与家庭教育

– 部分机构转向成人职业教育(如考研、公考)。
家庭教育咨询:为家长提供学习方法指导,规避政策限制。

3. 风险与合规要点

资质要求:非学科类需取得艺术、科技等类别办学许可证。
资金监管:预收费需纳入银行托管,避免“跑路”风险。
广告限制:禁止宣传“提分”“升学”等敏感词。

4. 结论:谨慎入场,创新求存

双减政策下,辅导班并非完全不能做,但需:
1. 避开学科类红线,转向素质或成人教育。
2. 强化差异化服务,如小班定制、特色课程。
3. 密切关注地方政策,部分地区试点已放宽非学科类审批。

案例启示:上海某数学辅导班转型为“数学思维训练营”,以游戏化教学规避学科标签,目前生源稳定。

总结:行业洗牌后,合规与创新是生存关键。

(0)
上一篇 2025年5月10日 上午3:19
下一篇 2025年5月10日 上午3: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