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新规:餐饮加盟必办的5项资质审查流程
引言
随着《食品安全法》的修订与完善,餐饮行业加盟模式的监管日益严格。2023年新规明确要求,加盟商必须完成5项核心资质审查,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关停风险。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为餐饮从业者提供合规指南。
—
一、《食品经营许可证》审查
重点内容:加盟商需提供有效期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且经营范围必须涵盖加盟品牌的主营业务。
– 审查要点:
– 许可证是否由属地市场监管部门颁发;
– 是否包含“餐饮服务”或“预包装食品销售”等细分项目。
– 案例:2023年6月,某连锁奶茶品牌因加盟商未取得“现制饮品”许可,被上海市监局处以10万元罚款。
—
二、总部《特许经营备案》核查
重点内容:加盟前需确认总部已在商务部完成特许经营备案(备案号可公开查询)。
– 审查要点:
– 通过商务部商业特许经营信息管理系统验证备案真实性;
– 检查备案时间是否满1年(新规要求)。
– 案例:某炸鸡品牌因未备案即开放加盟,导致百家加盟商集体诉讼,总部赔偿超500万元。
—
三、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抽查
重点内容:所有接触食品的员工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新规要求按20%比例随机抽查。
– 审查要点:
– 健康证需由疾控中心或指定医院签发;
– 有效期一般为1年,过期需重新办理。
– 案例:2023年3月,深圳某快餐店因2名员工健康证过期,被勒令停业整顿7天。
—
四、原材料供应商资质备案
重点内容:加盟商需提供总部或自主采购的供应商食品生产许可证及质检报告。
– 审查要点:
– 供应商需具备SC编码(食品生产许可编号);
– 冷链食品需额外提供运输温度记录。
– 案例:某火锅品牌因使用未备案的“三无”底料,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品牌方被列入失信名单。
—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资格认证
重点内容:门店必须配备至少1名通过食品安全管理员考试的专职人员。
– 审查要点:
– 证书需由市场监管部门或授权机构颁发;
– 每年需参加继续教育。
– 案例:北京某日料店因管理员未持证上岗,被吊销经营许可。
—
结语
新规下的资质审查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品牌信誉的保障。建议加盟商:
1. 建立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
2. 每季度开展自查;
3. 优先选择已通过ISO 22000认证的加盟品牌。
合规经营是餐饮行业的长久之道,忽视资质审查可能付出高昂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