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属于哪个市?一文读懂其南水北调中线源头
1. 淅川县的地理归属
淅川县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地处秦巴山区东段,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8′—111°53′,北纬32°55′—33°23′,总面积约2,820平方公里。
2. 淅川县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系
2.1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地位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丹江口水库(亚洲最大人工淡水湖)的库区约48%位于淅川境内。丹江口水库的水质直接影响中线工程的供水安全,因此淅川县承担着重要的生态保护责任。
2.2 移民搬迁与生态保护
为保障中线工程顺利实施,淅川县在2009—2011年间完成了16.5万移民搬迁,占河南省移民总数的90%以上。例如:
– 案例:2010年,淅川县滔河乡周湾村整体搬迁至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村民为工程牺牲家园,体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 生态措施:淅川县实施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项目,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的32%提升至2023年的45%,确保水源地水质长期稳定达标。
3. 淅川县的水源贡献与挑战
3.1 供水数据
截至2023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北方供水超600亿立方米,其中丹江口水库年均供水量约95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4省市、24座大中城市、8,500万人口。
3.2 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淅川县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
– 限制工业:为保护水质,全县禁止高污染产业,GDP增速长期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
– 绿色转型:发展生态农业(如软籽石榴种植)、旅游业(渠首景区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4. 结语
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水龙头”,以巨大的牺牲和持续的生态投入,确保了“一泓清水永续北送”。其案例深刻体现了国家战略与地方奉献的紧密结合,也为全球跨流域调水工程提供了中国方案。
重点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数据或淅川县政策,可参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或河南省水利厅公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