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职工薪酬在会计科目中的分类及实际案例分析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分类
应付职工薪酬在会计科目中属于 流动负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因雇佣员工而应支付的报酬及其他相关支出,需在短期内(通常为1年内)清偿,因此归类为流动负债。
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短期薪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
2. 离职后福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
3. 辞退福利: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4.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等。
重点提示:应付职工薪酬需在资产负债表日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无论是否实际支付。
—
二、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某制造企业2023年12月应付职工薪酬明细如下:
– 当月应发工资:100万元
– 代扣个人所得税:10万元
– 企业承担社保:20万元(单位部分)
– 员工个人承担社保:5万元(从工资中代扣)
会计处理
1. 计提工资及社保:
“`
借: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 1,2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000,000
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单位部分) 200,000
“`
2. 代扣个税及个人社保:
“`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5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00,000
其他应付款——社保(个人部分) 50,000
“`
3. 实际支付工资:
“`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850,000
贷:银行存款 850,000
“`
关键点:
– 应付职工薪酬的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职工报酬,需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流动负债。
– 若未及时支付,可能引发税务风险或劳动纠纷。
—
三、常见问题
1. 是否属于非流动负债?
仅在特殊情况下(如递延薪酬计划)可能涉及长期负债,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属于流动负债。
2. 与“其他应付款”的区别?
应付职工薪酬专用于员工报酬,而其他应付款涵盖非职工相关的短期债务(如押金、临时借款)。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重要的负债项目,需严格按准则核算,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