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病属于什么病症?一文了解中医失眠症诊疗体系
一、不寐病的定义与分类
不寐病是中医对失眠症的统称,指以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或多梦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根据《黄帝内经》记载,不寐与“阴阳失调”“气血不足”“脏腑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中医将不寐分为以下类型:
1. 肝郁化火型:情绪烦躁、口苦、舌红苔黄。
2. 心脾两虚型:心悸健忘、乏力、面色苍白。
3. 阴虚火旺型: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4. 痰热扰神型:胸闷痰多、舌苔黄腻。
二、中医诊疗体系的核心
1. 辨证论治
中医强调“辨证求因”,通过四诊(望、闻、问、切)确定病因,再针对性用药。例如:
– 肝郁化火型: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 心脾两虚型:推荐归脾汤调理。
2. 非药物疗法
– 针灸:选取神门、内关、三阴交等穴位安神。
– 推拿:头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
– 食疗:如酸枣仁粥养心安神。
三、实际案例解析
案例:肝郁化火型不寐
患者:女性,35岁,因工作压力大出现入睡困难、易怒、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肝郁化火。
治法:疏肝泻火,安神定志。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10g、栀子6g、龙骨15g等),配合针刺太冲穴。
疗效:服药7天后睡眠改善,情绪平稳。
四、日常调护建议
1. 调节情志:避免过度思虑,保持心态平和。
2. 规律作息:固定入睡时间,避免熬夜。
3. 饮食禁忌:睡前忌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结语
不寐病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通过整体调理、个体化方案可显著改善症状。若长期失眠,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重点提示:失眠并非单纯“睡不着”,而是身体失衡的信号,需系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