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县所属行政区划及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攻坚样本研究
一、大宁县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归属
大宁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地处黄河东岸。全县总面积967平方公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超过1000米。作为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前),其发展历程是观察中国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窗口。
二、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攻坚背景
吕梁山片区是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覆盖山西、陕西两省20个县(2020年前数据),其贫困特征表现为:
– 生态脆弱:水土流失面积占比超60%;
– 产业单一:传统农业占比高,抗风险能力弱;
– 基础设施滞后: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缺口显著。
国家政策支持是攻坚核心,2012年《吕梁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出台,明确以易地搬迁、生态补偿、产业培育为三大抓手。
三、大宁县脱贫攻坚的实践样本
1. 生态扶贫:绿富同兴的“大宁模式”
大宁县创新推行“购买式造林”,鼓励贫困户参与植树造林并获得劳务收入。例如:
– 典型案例:2016年曲峨镇白村村民通过参与造林项目,户均年增收8000元,同时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8%提升至35%。
2. 产业转型:小苹果撬动大经济
依托黄土高原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大宁县发展有机苹果种植,并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链条:
– 重点成果:2020年,大宁苹果通过欧盟有机认证,出口单价提升40%,带动5000余户脱贫。
3. 易地搬迁与公共服务升级
“幸福湾”安置社区是标志性项目,集中安置12个自然村的村民,配套建设幼儿园、卫生室和扶贫车间。搬迁群众就业率达92%,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经验启示与未来挑战
大宁县的实践印证了“精准施策”在深度贫困地区的有效性,但后续仍需解决:
– 产业可持续性:避免同质化竞争;
– 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平衡发展与修复。
结论:大宁县作为吕梁山片区攻坚的缩影,其“生态—产业—民生”协同推进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注:文中数据截至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阶段,部分指标可能随政策调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