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合同属于什么罪?法律风险与量刑标准!

伪造合同属于什么罪?法律风险与量刑标准

一、伪造合同的法律定性

伪造合同的行为可能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以下罪名:
1. 合同诈骗罪(刑法第224条)
–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对方财物。
重点内容:若伪造合同是诈骗的手段,且金额较大(个人诈骗2万元以上),可能构成此罪。

2.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刑法第280条)
– 若合同涉及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印章、公文(如政府批文、营业执照等),可能触犯此罪。

3. 职务侵占罪或贪污罪
– 若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伪造合同侵占单位财物,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非国家工作人员)或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

二、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1:伪造房产合同诈骗案

2021年,江苏某中介公司员工张某伪造房主签名和房产证,与买家签订虚假买卖合同,骗取首付款150万元。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20万元。

案例2:伪造政府批文骗取贷款

2019年,某企业高管李某伪造国土资源局批文,虚构土地抵押合同向银行贷款5000万元。法院认定其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贷款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5年。

三、量刑标准

1. 合同诈骗罪
– 数额较大(2万-20万元):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 数额巨大(20万-100万元):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数额特别巨大(100万元以上):10年以上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2. 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
– 基本刑: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 情节严重(如多次伪造、造成重大损失):3-10年有期徒刑

四、法律风险提示

1. 民事赔偿责任:受害人可主张合同无效并要求赔偿损失。
2. 信用惩戒: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影响贷款、就业等。
3. 单位犯罪风险:若企业默许或参与伪造合同,直接责任人及单位均可能被追责。

重点内容:伪造合同绝非“小事”,一旦涉案,轻则赔偿罚金,重则面临十年以上刑期!务必通过合法途径签订合同,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0)
上一篇 2025年7月8日 下午9:06
下一篇 2025年7月8日 下午9: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