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别车属于什么行为?交通安全违法认定标准
一、故意别车的法律定性
故意别车是指驾驶员在道路上故意采取危险驾驶行为,如突然变道、急刹、挤压其他车辆正常行驶空间等,意图干扰或威胁其他车辆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规,该行为属于危险驾驶行为,可能构成以下违法情形:
1.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条:驾驶人需按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故意别车明显违背该原则。
2. 涉嫌寻衅滋事(治安管理处罚法):若行为带有主观恶意,可能被认定为故意扰乱公共秩序。
3. 危险驾驶罪(刑法第133条之一):情节严重(如导致事故)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重点内容:故意别车不仅是交通违法,还可能触犯刑法,面临拘留、罚款甚至刑事处罚。
—
二、违法认定标准
交警部门认定故意别车需综合以下证据:
1. 行车记录仪视频:记录车辆轨迹、变道频率、距离等关键信息。
2. 目击证人证言:其他驾驶员或乘客的证词。
3. 车辆痕迹鉴定:如急刹痕迹、剐蹭位置等。
4. 驾驶员主观意图:通过言行(如路怒症表现)判断是否故意。
重点内容:连续变道未打转向灯、近距离急刹、蛇形行驶等行为是典型认定依据。
—
三、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1:北京“路怒别车”案
2021年,驾驶员张某因前车变道未让行,连续多次故意别车并急刹,导致后车追尾。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张某拘役4个月,罚款5000元。
案例2:深圳恶意别车治安处罚
2023年,李某因不满被超车,在高速上多次别车并下车辱骂对方。警方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对李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
重点内容:案例表明,即使未发生事故,故意别车也可能被治安处罚。
—
四、如何避免与应对
1. 保持冷静:遭遇别车时勿斗气,减速避让。
2. 固定证据:立即开启行车记录仪,保存视频。
3. 报警处理:向交警提供时间、地点、车牌号等信息。
重点内容:安全驾驶是首要原则,切勿以暴制暴!
—
通过法律明确界定与案例警示,公众需意识到故意别车的严重性,共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