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苄西林属于哪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与用药指南
1. 氨苄西林的分类
氨苄西林(Ampicillin)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青霉素类,具体为氨基青霉素亚类。其结构与青霉素G相似,但通过引入氨基基团扩大了抗菌谱,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效。
关键特性:
– β-内酰胺酶敏感性:易被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水解,因此常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舒巴坦)联用(如氨苄西林/舒巴坦)。
– 广谱性:对链球菌、李斯特菌、部分大肠埃希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有效。
—
2. 临床应用
氨苄西林适用于以下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
2.1 常见适应症
1. 呼吸道感染: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尤其是儿童)、鼻窦炎。
2.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单纯性尿路感染(如大肠埃希菌敏感株)。
3. 胃肠道感染:沙门氏菌肠炎、李斯特菌脑膜炎(需高剂量静脉给药)。
4. 围手术期预防:某些清洁-污染手术(如胆道手术)。
2.2 实际案例
案例:一名65岁女性患者因发热、头痛就诊,脑脊液培养检出李斯特菌。治疗方案为:
– 氨苄西林 2g IV q4h + 庆大霉素(协同杀菌),疗程3周。
– 疗效:72小时内体温下降,脑膜炎症状缓解。
—
3. 用药指南
3.1 剂量与用法
– 成人:
– 口服:250-500mg q6h(轻中度感染)。
– 静脉:1-2g q4-6h(严重感染)。
– 儿童:25-100mg/kg/天,分4次给药。
重点提示:
– 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如GFR<30mL/min时延长给药间隔)。
– 口服制剂需空腹服用(食物降低吸收率)。
3.2 不良反应与禁忌
– 常见:腹泻、皮疹(尤其EB病毒感染患者易出现斑丘疹)。
– 严重:过敏性休克(需询问青霉素过敏史)、伪膜性肠炎。
– 禁忌:对青霉素类过敏者禁用。
3.3 药物相互作用
– 丙磺舒:可升高氨苄西林血药浓度(竞争肾小管分泌)。
– 口服避孕药:可能降低避孕效果(需建议额外避孕措施)。
—
4. 总结
氨苄西林作为氨基青霉素代表,在敏感菌感染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需注意其β-内酰胺酶不稳定性和过敏风险。临床使用时应严格遵循药敏结果,重症感染建议联合用药或选择含酶抑制剂复方制剂。
临床要点:
– 经验性治疗前务必评估耐药风险(如医院获得性感染)。
– 儿童与孕妇用药安全性较高(FDA分类B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