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属于哪个科室?外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一、疝气的定义与分类
疝气(Hernia)是指内脏器官或组织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从正常解剖位置突出到其他部位的病理现象。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
– 腹股沟疝(最常见,占75%)
– 股疝
– 脐疝
– 切口疝(术后并发症)
– 食管裂孔疝(属胸外科范畴)
二、疝气归属科室
疝气属于普外科(普通外科)或专科疝外科,部分特殊类型需联合其他科室:
1. 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切口疝:普外科
2. 小儿疝气:小儿外科(儿童腹股沟疝多见)
3. 食管裂孔疝:胸外科或胃肠外科
4. 复发疝或复杂疝:需由疝与腹壁外科专科处理
重点提示:若患者突发疝嵌顿(突出物无法回纳伴剧烈疼痛),需立即挂急诊外科,否则可能引发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
三、诊断与治疗指南
1. 诊断标准
– 体格检查:站立位触诊可触及包块,平卧后部分可回纳
– 影像学检查:超声(首选)、CT(用于复杂疝或术前评估)
– 鉴别诊断:需排除睾丸鞘膜积液、淋巴结肿大等
2. 治疗原则
– 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高龄、高危患者(使用疝气带压迫)
– 手术治疗:无张力疝修补术(金标准,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重点内容:
– 腹腔镜手术适用于双侧疝、复发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 术后需避免3个月内重体力劳动,防止复发。
—
四、实际案例分享
案例1:老年腹股沟疝嵌顿
– 病史:70岁男性,右侧腹股沟区突发包块伴疼痛12小时,无法回纳。
– 诊断:急诊超声确诊为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
– 治疗:急诊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术中发现部分小肠缺血,行肠切除吻合术。
– 预后:术后7天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
案例2:小儿脐疝
– 病史:2岁女童,哭闹时脐部突出软性包块,可自行回纳。
– 诊断:临床确诊为脐疝,未伴发嵌顿。
– 治疗:保守观察(多数小儿脐疝2岁内自愈),避免腹压增高因素。
—
五、总结
疝气的诊疗需根据类型、年龄和并发症选择科室及方案。普外科是主要接诊科室,但复杂病例需多学科协作。早期手术干预可显著降低嵌顿风险,改善预后。
重点提醒:患者若发现不明原因体表包块,应及时就诊外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