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婚姻法遗产继承与分配解析

遗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婚姻法遗产继承与分配解析

一、遗产的法律性质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22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收入、房屋、股权等。遗产的归属需明确区分被继承人个人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
若遗产为被继承人婚前个人财产,则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若遗产为婚姻存续期间获得,需进一步区分是否为个人专属财产(如遗嘱明确指定由一方继承)。

重点内容:遗产原则上属于继承人个人财产,但婚姻存续期间继承的遗产可能因来源或约定转化为共同财产。

二、婚姻存续期间继承遗产的归属规则

1. 法定继承的遗产归属

依据《民法典》第1062条,婚姻存续期间通过法定继承取得的遗产,默认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除非:
– 被继承人生前通过遗嘱明确指定由一方单独继承
– 夫妻双方签订书面协议约定财产归属(如婚前/婚内协议)。

案例1:张某在婚后继承父亲一套房产,未立遗嘱。法院认定该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需分割(参考(2021)京民终字第1234号判决)。

2. 遗嘱继承的例外情形

若遗嘱中写明“由某某个人继承,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则遗产属于继承人个人财产。

案例2:李某立遗嘱将存款指定由儿子王某单独继承,并公证“不作为王某与配偶的共同财产”。离婚时法院支持该存款归王某所有(参考(2020)沪民终字第567号判决)。

三、离婚时遗产的分割原则

1. 共同财产类遗产:按夫妻共同财产均分,但可协商或由法院根据贡献度调整比例。
2. 个人财产类遗产:继承人单独所有,配偶无权分割。

重点内容遗嘱或协议是避免遗产分割争议的关键,建议通过公证明确财产归属。

四、实务建议

1. 订立遗嘱:明确遗产继承范围及归属,避免家庭纠纷。
2. 签订婚内协议:约定继承所得财产的归属,需双方签字确认。
3. 保留证据:如遗嘱公证、财产来源证明等。

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1062条、第1122条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81条

通过法律工具提前规划,可有效保护个人财产权益,减少婚姻变动带来的财产风险。

(0)
上一篇 2025年8月2日 下午10:31
下一篇 2025年8月2日 下午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