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及其战略意义
# 一、甘肃省在中国的地理位置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处东经92°13′至108°46′,北纬32°31′至42°57′之间。从宏观地理格局来看:
– 东西横跨1655公里(全国跨度第二大省)
– 东接陕西(陇东地区与陕西宝鸡接壤)
– 南邻四川(陇南市与九寨沟县交界)
– 西连青海、新疆(河西走廊直通新疆哈密)
– 北靠宁夏、内蒙古(与阿拉善盟接壤)
典型案例:兰州作为省会城市,恰好位于中国陆地版图的几何中心(经中国科学院测算,地理中心点在兰州市榆中县境内),这一特殊位置使其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支点。
# 二、地形地貌特征
甘肃省呈现“哑铃状”独特地形:
1. 东部陇东黄土高原(庆阳、平凉地区)
2. 中部河西走廊(武威-张掖-酒泉构成1000公里通道)
3. 南部甘南高原(玛曲县海拔超4000米)
4. 北部荒漠戈壁(与巴丹吉林沙漠接壤)
重点内容:河西走廊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黄金段,现存世界文化遗产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驿站等遗迹,2023年”敦煌文化博览会”期间接待外宾数量同比增长37%,印证其持续的地缘价值。
# 三、现代交通枢纽地位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 连霍高速(G30)横贯全省
–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年货运量突破8000万吨(2022年数据)
– 中欧班列(兰州)开行量居全国第7位
典型案例:2023年兰州国际陆港成功开行”甘肃-格鲁吉亚”特色农产品专列,运输时间较海运缩短60%,凸显甘肃省在”一带一路”中的陆港枢纽作用。
# 四、生态屏障功能
重点内容:甘肃省承担着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角色:
– 祁连山冰川(年均供水量72.6亿立方米)
– 陇南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区
–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贡献黄河年径流量21%)
2022年实施的《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条例》显示,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全省森林覆盖率已从2012年的11.28%提升至2023年的12.58%,生态区位价值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