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塞露在药品剂型分类中究竟属于什么类型?

开塞露在药品剂型分类中究竟属于什么类型?

摘要

开塞露是临床常用的通便药物,其剂型分类在药剂学中属于溶液型灌肠剂,具体为甘油或山梨醇的高渗溶液。本文将从剂型定义、分类依据、作用机制及实际案例等方面进行专业阐述。

1. 药品剂型分类基础

药品剂型指将药物加工制成适用于疾病诊断、治疗或预防的不同给药形式。常见分类包括:
按形态: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气体剂型
按给药途径:口服剂型、注射剂型、皮肤给药剂型、腔道给药剂型等

开塞露通过直肠给药,属于腔道给药剂型中的灌肠剂

2. 开塞露的剂型定位

2.1 核心分类:溶液型灌肠剂

开塞露的主要成分为甘油或山梨醇(浓度通常为50%-55%),溶于纯化水中形成高渗溶液。其剂型特征符合《中国药典》对溶液型灌肠剂的定义:
剂型本质:均一透明的液体溶液
包装形式:密封于塑料容器中,前端配有给药导管
作用特点:通过高渗效应刺激肠壁、软化粪便

2.2 与相似剂型的区别

| 剂型名称 | 物理状态 | 给药途径 | 典型代表 |
|—————–|—————|———-|——————|
| 开塞露 | 溶液 | 直肠 | 甘油开塞露 |
| 栓剂 | 半固体 | 直肠 | 甘油栓 |
| 乳膏剂 | 半固体乳膏 | 皮肤 | 通便软膏 |
| 口服溶液 | 溶液 | 口服 | 乳果糖口服液 |

3. 作用机制与剂型特性关联

开塞露的剂型设计直接服务于其药理作用:
1. 高渗效应:甘油溶液的高渗透压使肠壁组织水分向肠腔内渗透,软化粪便并增加容积
2. 润滑作用:溶液剂型可均匀覆盖干燥粪便表面,降低排出阻力
3. 刺激反射:液体容积扩张直肠,触发排便反射

4. 实际临床应用案例

案例1:老年便秘患者

患者情况:72岁男性,卧床休养后出现功能性便秘
用药方案:使用甘油开塞露20ml/次直肠给药
效果分析:溶液剂型迅速软化末端结肠粪便,15分钟内引发排便,避免口服泻药引起的全身效应

案例2:术后排便管理

临床场景:结直肠手术后患者需避免用力排便
剂型选择:选用山梨醇开塞露而非固体栓剂
优势体现:溶液剂型能更充分接触粪便,作用较栓剂更迅速可靠

5. 剂型使用的注意事项

1. 温度影响:低温可能导致甘油结晶,使用前需温水浸泡恢复液态
2. 给药深度:导管插入长度应适宜(成人3-4cm),避免损伤直肠黏膜
3. 禁忌症急腹症患者禁用,溶液灌肠可能加重病情

结论

开塞露在剂型分类中明确属于溶液型灌肠剂,其液体形态、直肠给药方式和高渗特性构成了剂型核心特征。这一分类不仅体现了药剂学的理论体系,更直接指导了临床合理用药——溶液剂型确保了药物的快速起效和局部作用优势,成为便秘对症治疗的重要选择。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 崔福德. 药剂学(第8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
3. 临床用药须知(2020年版)[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0)
上一篇 20小时前
下一篇 20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