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理特征上是否属于高原地区?
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在地理区划上具有显著的过渡性特征。其地理形态复杂多样,但主体部分 unequivocally(明确地)属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因此从宏观上看,甘肃本质上是一个高原省份。
一、甘肃的主体地貌构成:三大高原的交汇
甘肃地形狭长,东西跨度极大,其地貌主要由三大高原构成,这决定了其高原属性的基本盘。
1. 青藏高原东北缘(甘南高原)
甘肃西南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是青藏高原向东北延伸的边缘部分,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这里地貌特征典型,拥有广阔的高山草甸(如玛曲草原)、湿地(如尕海湖)和雪山。案例:碌曲县的尕海湖是典型的高原淡水湖泊,海拔高达3480米,其形成与青藏高原的地质抬升和冰川作用密切相关。这一区域是甘肃省海拔最高、高原景观最纯粹的地区。
2. 黄土高原西部(陇中、陇东黄土高原)
甘肃省中部和东部(包括兰州、定西、平凉、庆阳等地)广泛覆盖着厚厚的黄土层,是中国黄土高原的西端。虽然由于长期流水侵蚀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塬、梁、峁”地貌,但其基底海拔仍在1200至2500米之间,符合地理学上对高原(海拔500米以上,顶面相对平坦)的定义。案例:庆阳市的董志塬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塬”,塬面平坦开阔,平均海拔超过1400米,是黄土高原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黄土塬面之一,充分证明了该地区的高原属性。
3. 内蒙古高原西南缘(河西走廊以北)
甘肃北部的河西走廊以北地区,包括北山山地和阿拉善高原南缘,在地质上属于内蒙古高原的西南延伸部分。这里地势虽然相对和缓,但海拔仍在1000-2000米之间,呈现出典型的荒漠戈壁高原景观。
二、关键地理单元:河西走廊的定位
一个常见的疑问是:著名的河西走廊是否属于高原?答案是肯定的。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与北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之间,是一条呈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堆积平原。其海拔普遍在1000-2500米之间(例如:酒泉海拔约1500米,敦煌海拔约1100米)。尽管被称为“走廊”平原,但其绝对高度远高于东部沿海平原,是镶嵌在高大山系之间的高海拔平原,在自然地理区划上仍属于西北内陆高原的一部分。
三、数据与科学的界定
从科学数据上看:
– 全省平均海拔:甘肃省整体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
– 海拔分布:绝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1000米,海拔低于1000米的区域仅占全省面积的极小部分。
– 地理学定义:地理学上通常将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顶面较为平坦的广大地区称为高原。甘肃的地貌主体完全符合此定义。
结论
综上所述,甘肃省在地理特征上是一个典型的“高原省份”。其领土绝大部分由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边缘部分所覆盖,全省平均海拔高,高原山地地貌是其绝对主导的地形。即使是被视为“平原”的河西走廊,其本身也是高海拔的山间平原,属于高原内部的特殊地理单元。因此,无论从宏观的地质构造、海拔数据,还是具体的案例(甘南高原、董志塬)来看,将甘肃的整体地理特征归属于高原地区是准确且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