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这座城市在地理上到底有着怎样的归属?

铜陵市的地理归属辨析

一、# 行政归属的演变与现状

铜陵市作为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其行政归属始终明确。1956年依矿建市以来,铜陵一直是皖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在行政区划调整中,2018年枞阳县从安庆市划归铜陵管辖,使铜陵的行政面积从1113平方公里扩大至3008平方公里,形成现今三区一县(铜官区、义安区、郊区、枞阳县)的格局。

典型案例:2016年区划调整中,铜陵市接管原属安庆的枞阳县,这一行政边界变动使铜陵实现了跨江发展,从纯粹的江南城市转变为横跨长江两岸的沿江城市。

二、# 自然地理的跨界特征

2.1 # 长江两岸的贯通

铜陵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地理坐标在北纬30°45′-31°08′之间,属于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沿江平原区域。区划调整后,铜陵市域横跨长江两岸,拥有约142公里长江岸线,其中枞阳县境内江北岸线达84公里。

2.2 # 地貌类型的多样性

铜陵呈现”三山二水五分田”的地貌格局,丘陵、平原、水域交错分布。主要山体包括凤凰山、铜官山等,其中铜官山作为铜矿主产区,海拔493米,是城市地理标识。沿江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区,水域则包括长江干流、天井湖、白荡湖等水系。

三、# 经济地理的定位

3.1 # 长三角城市群成员

铜陵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定位为中等城市。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铜陵作为皖江城市带重要节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2022年,铜陵与沪苏浙地区合作项目达87个,总投资额超500亿元。

3.2 # 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

铜陵处于皖南交通枢纽位置
– 公路:京台高速、沪渝高速在此交汇
– 铁路:宁安高铁、庐铜铁路贯通东西
– 水运:铜陵港是长江万吨级海轮终点港

典型案例:宁安高铁使铜陵至南京仅需40分钟,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这种时空距离的缩短重塑了铜陵的经济地理归属。

四、# 文化地理的双重属性

4.1 # 皖江文化核心区

铜陵是皖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3000多年铜采冶历史。现存金牛洞古采矿遗址、罗家村大炼渣等文物遗迹,其中铜陵铜矿遗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4.2 # 吴头楚尾的过渡带

铜陵地处吴楚文化交汇处,方言兼具江淮官话与吴语特征,民俗中既有徽州文化的细腻,又具楚文化的豪放。这种文化双重性体现在传统戏曲上,既流行黄梅戏,又保留本地枞阳腔。

五、# 生态地理的特殊地位

5.1 # 长江生态屏障关键节点

铜陵段是长江江豚重要栖息地,建有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9年实施的”退渔还湿”工程,恢复湿地面积达1200公顷,成为长江大保护战略的示范区域。

5.2 # 资源型城市转型典范

作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铜陵实现从”铜都”到”生态铜都”的转变。典型案例:铜陵滨江生态公园原为码头堆场,经改造后成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这种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体现了地理功能的重新定位。

结论

铜陵的地理归属具有多维特征:行政上属安徽省,自然上跨长江两岸,经济上属长三角,文化上融吴楚特色。这种多元归属使铜陵成为研究中国城市地理的典型样本,其从工矿城市向现代化滨江城市的转型,生动诠释了地理归属的动态性与复杂性。

(0)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