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刷手机停不下来?来「上瘾模型」分分钟带你了解!

刷手机停不下来的现象,可以通过“上瘾模型”(HOOK模型)来深入理解。这个模型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Nir Eyal教授在其畅销书《上瘾》中提出,主要用于分析用户如何对产品形成使用习惯,并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产品设计中。上瘾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四个环节:

1. 触发(Trigger)

  • 定义:触发是引导用户进行某种行为的第一步,它决定了用户是否愿意采取行动。

  • 类型

    • 外部触发:通常依赖于广告、社交推荐或App推送通知等外部信息,如付费型触发、回馈型触发、人际型触发和自主型触发。这些外部信息能够迅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 内部触发:则源自用户的情感需求,如孤独感、无聊感或追求满足感。这些情绪会促使用户自发地采取行动。

2. 行动(Action)

  • 定义:在触发之后,用户需要具备充分的意愿动机和能够完成此行动的能力,才会真正付诸行动。

  • 影响因素

    • 动机:包括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寻求认同等人类基本需求。
    • 能力:涉及完成行动所需的时间、金钱、体力、脑力等投入,以及行动的复杂性和社会接受度。

3. 多变的酬赏(Variable Reward)

  • 定义:这是用户上瘾的关键阶段,用户在完成某个行动后所得到的反馈是否不可预期,决定了他们是否会持续关注和使用产品。

  • 类型

    • 社交酬赏:如从产品中获得的人际奖励,被认同、被关注、被喜爱等。
    • 猎物酬赏:如从产品中获得的资源、金钱、信息等。
    • 自我酬赏:如从产品中体验到的操控感、成就感、胜任感等。

4. 投入(Investment)

  • 定义:用户在享受了产品所带来的酬赏之后,会开始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 表现形式:如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好友关系、游戏中的装备和经验等,都是用户投入的表现。投入越多,用户变更产品的成本就越高,从而越依赖于该产品。

上瘾模型通过这四个环节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促使用户不断重复使用产品并最终形成使用习惯。在刷手机的过程中,这个模型同样适用。例如,手机应用通过推送通知、社交推荐等外部触发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用户因孤独、无聊或追求新鲜信息等内部触发而打开手机;在浏览社交媒体、观看短视频等过程中获得社交酬赏、猎物酬赏或自我酬赏;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用户在手机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如关注的人、发布的内容等,这些都增加了用户变更产品的成本,使其更加依赖于手机。

此外,刷手机停不下来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 习惯使然:刷手机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难以戒除。
  • 缺乏自律:有些人可能知道过度使用手机会影响生活,但缺乏足够的自律来控制自己。
  • 心理依赖:有些人对手机产生了一种心理依赖,觉得没有手机就会感到不安或焦虑。
  • 逃避现实:手机提供了一种虚假快感,能够缓解现实焦虑,让人沉浸在虚拟世界中。

综上所述,刷手机停不下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上瘾模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来理解和解释这一现象。为了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依赖,我们可以尝试识别并避免触发因素、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寻找替代活动等方式来打破这一循环。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6日 下午8:25
下一篇 2024年11月9日 上午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