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C属于什么药?非处方药选购与使用安全指南
一、OTC的定义与分类
OTC(Over The Counter)即非处方药,指不需要医生处方即可在药店或超市直接购买的药品。根据安全性差异,我国将OTC分为两类:
– 甲类OTC(红标):需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如感冒药、退烧药)。
– 乙类OTC(绿标):安全性更高,可在超市等非药店渠道购买(如维生素、外用膏药)。
重点内容:OTC药品包装上必须印有“OTC”标识,甲类为红底白字,乙类为绿底白字。
—
二、OTC药品的选购指南
1. 明确症状,对症选药
案例:张女士因头痛自行购买布洛芬缓释胶囊(OTC),但未注意自己患有胃溃疡,服药后引发胃出血。
重点内容:选购前需确认症状,合并慢性病或过敏史者应咨询药师。
2. 查看药品信息
– 核对有效期、生产厂家、批准文号(如“国药准字Z”代表中药)。
– 避免购买包装破损或标识不清的药品。
3. 优先选择单一成分药品
复方制剂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例如,感冒时避免同时服用含相同成分的退烧药和感冒药(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伤肝)。
—
三、OTC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1. 严格按说明书用药
重点内容:禁止超剂量或长期使用。例如,润喉片含薄荷脑等成分,连续服用超过1周可能抑制口腔正常菌群。
2. 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 酒精+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风险↑
– 益生菌+抗生素→药效降低
3. 特殊人群慎用
– 孕妇/哺乳期妇女:避免使用含伪麻黄碱的感冒药。
– 儿童:选择儿童专用剂型(如布洛芬混悬液),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
四、常见OTC使用误区
案例:李爷爷将硝酸甘油片(处方药)误认为OTC,未按医嘱舌下含服导致急救延误。
重点内容:
– OTC≠绝对安全,滥用仍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 症状持续3天无缓解需就医,勿自行延长用药周期。
—
通过科学选购和合理使用OTC药品,公众可有效管理轻微健康问题,但遇到复杂症状或不确定因素时,务必咨询专业医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