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为何在兵家争霸版图中“隐身”?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兵家必争之地众多,它们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战略价值,在军事纷争中占据关键地位。以徐州为例,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期)、隋唐(东都)皆定都于河南洛阳,五代(不包括后唐)、北宋、金朝(后期)则定都于洛阳以东的开封。徐州与洛阳、开封处于同一平行线上,是洛阳、开封的东线门户。三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定都于江苏南京,位于淮河以北的徐州又成为南朝极为重要的战略门户。

从地理位置上看,徐州距山东省会济南、河南省省会郑州、安徽省省会合肥、江苏省会南京以及出海口连云港的距离均在三百多公里左右。从南北视角审视,徐州恰好处于首都与经济中心上海的中间位置,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有兵家必争之地,自然也有兵家不争之地,福建便是典型代表。福建的地形地貌极为复杂,西部是巍峨的武夷山脉,中部和东部则是浙闽丘陵,其中包含太姥山、鹫峰山、戴云山、玳瑁山、博平岭等诸多山脉,最高峰为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海拔约2160.8米。全省八成以上的面积为山地丘陵,河谷与盆地穿插其间,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首位,但耕地面积却十分有限,故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广为人知,而福建亦有“闽道难,更甚于蜀道难”的俗语。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穿越武夷山脉困难重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浙闽丘陵地带设立闽中郡,由会稽太守兼管。然而,闽中郡的越人部落几乎处于自治状态,秦朝对其实际控制力微弱。刘邦与项羽灭秦期间,以百越长梅鋗、闽越首领驺[zōu]无诸、瓯[ōu]越(东瓯)首领驺摇三人为首,每户出一名壮士,集结两万余兵力,北上进入关中。

刘邦平定天下后,在异姓王中,闽越王驺无诸定都东冶(今福建福州);东瓯王驺摇(又称东海王、东越王)定都东海(今浙江温州)。秦始皇和汉高祖皆期望一步到位推行郡县制,但福建地形复杂、交通闭塞,朝廷对其管理鞭长莫及。

至汉武帝时期,朝廷三次出兵福建,虽均取得胜利,但并未派遣官员直接管辖。第一次,汉武帝封东瓯王驺望为广武侯,令其率领四万多人军队及二三十万百姓,举国内徙至庐江郡定居;第二次,以闽越王驺无诸之孙繇君丑为闽越王(又称越繇王),以驺余善为东越王;第三次,将当地民众全部迁移至江淮地区,至此东越、闽越之地逐渐荒芜。

兵家争夺天下,往往着眼于地理位置险要的重镇或农业发达的地区,而福建在这两方面均无优势。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评价道:“福建偏居海隅,地势艰险。若据闽争天下,其兵力和钱粮皆不足以支撑这一目标。”

若北方王朝南下,通常会选择向西进攻巴蜀,而后沿长江东下进攻荆楚,再顺江而下夺取江东。一旦长江的上游、中游、下游皆被北方王朝掌控,天下基本便大局已定。例如北宋,在周世宗柴荣创业的基础上,先后平定后蜀、荆南与湖南、南唐,南汉也早已被征服,南方仅剩吴越国和福建一部的清源军(泉州、漳州)。北宋未费一兵一卒,吴越国和清源军便直接投降,由此可见,福建无需刻意争夺,只要平定江南大部,福建便会自然归服。

若南方王朝内部发生争斗,通常只需控制长江流域,南方局势便可稳定。即便福建存在割据势力且不服从,其也无力穿越浙闽丘陵去骚扰南方王朝后方,更遑论争夺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海岸线长度位居全国第二,自元朝以后成为海防重镇。元代,福建省分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建宁、延平、汀州、邵武八路,明朝初年改为八府,后虽增设福宁州一府,但仍沿用八府之称,故福建有“八闽”之称。福建沿海五府各设有一处海上要塞,分别为福宁烽火岛、福州小埕、兴化南日山、泉州浯屿、漳州铜山,这五大水寨构成八闽海疆的重要屏障,在维护国家海防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0)
上一篇 2025年8月4日 下午9:41
下一篇 2025年8月5日 下午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