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堪察加边疆区首府东南144千米的太平洋海域突发8.7级强震,震源深度达17千米。此次地震引发了浪高3至4米的海啸,千岛群岛、北海道岛均受波及。堪察加半岛究竟身处何方?8.7级地震又意味着什么?日本受惊尚可理解,中美及太平洋其他国家为何也高度紧张呢?
堪察加半岛:冰与火交织的神秘之地
堪察加半岛坐落于亚洲东北部,西濒鄂霍次克海,东临白令海与太平洋,南北绵延1250千米,东西最宽处达480千米,总面积27万平方千米。
半岛中部,斯列金内山脉(中部山脉)与沃斯托内奇山脉(东部山脉)平行延伸,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宛如半岛的脊梁。两山之间,是狭长的堪察加谷地,堪察加河发源于阿瓦恰西北部,一路向北流经谷地,最终在堪察加角以南汇入太平洋。
堪察加半岛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火山活动极为频繁,堪称冰与火的交融之地。这里拥有约29座活火山,从空中俯瞰,蔚为壮观,堪察加火山群也因此被列为世界遗产。其中,克柳切夫火山是半岛的最高点,海拔约4750米,不仅是东北亚的最高峰,更是欧亚大陆上最高的活火山。克柳切夫火山下方,层层叠叠地分布着古老的火山,近6000年来重新活跃,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见的火山口。自有记录以来的数百年间,克柳切夫火山几乎持续喷发,滚烫的熔岩时常从火山口溢出,形成金色的熔岩流。2005年,克柳切夫火山喷发,岩浆蜿蜒流淌2.5千米;2013年,更是连续多次喷发,火山灰直冲万米高空。
在勘察加半岛附近,太平洋板块正以每年约80毫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俯冲至北美板块之下,这种板块运动为地震和火山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1952年,堪察加曾发生9级地震,引发的海啸横跨整个太平洋,波及夏威夷甚至南美洲。
勘察加边疆区:俄罗斯远东的广袤之地
堪察加边疆区隶属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位于俄罗斯东部,地处鄂霍次克海和鞑靼海峡西岸,面积达46.43万平方千米,比堪察加半岛更为广阔。
该边疆区北邻楚科奇自治区,西北接马加丹州,南与萨哈林州的北千岛群岛隔海相望。然而,其人口却呈下降趋势,1989年为47万,2002年降至36万,2010年为32万,到2021年仅剩29万,苏联解体后人口减少了37.42%。
堪察加边疆区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坐落于本岛东南部的阿瓦恰湾,2024年人口达16万,市中心纬度为北纬53°01′。尽管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稀少,勘察加边疆区2021年仅29万人,对俄罗斯整体影响有限,但此次地震仍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日本,此次地震是2011年日本海沟9.0级地震以来全球震级最高的一次。
日本:地震阴影下的核危机隐忧
2011年,日本宫城县仙台市以东约130千米的日本海沟发生9.0级地震。尽管地震发生在海洋之中,但引发的海啸却超过10米,溯上高度更是超过40米。这场灾难导致1.59万人遇难,0.26万人失踪,绝大多数遇难者死于海水溺亡。
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太平洋板块、北美洲板块、亚欧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交汇之地,地震和火山活动极为频繁。全球1/10的火山位于日本,1/5的地震也发生在这里。
此次地震海啸给日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核危机。福岛第一核电站因海啸冲击连续爆炸,而日本的地理条件本就不适宜建设核电站,却仍大规模上马核电项目,其核电发电量曾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福岛核电站临海且地势低洼,核废料渗入地下后流入太平洋。核事故等级分为7级,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被定为最高级别第7级。2023年8月,日本更是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入大海。
对于日本倒核废水入海这一行为,全世界仅有临近的中国和韩国人民反应强烈,西方国家却集体失声。西方媒体平日里高呼环保口号,若此类事件发生在其不喜欢的国家,必定会迅速制裁。当然,西方也并非真心喜欢日本,只是日本在其遏制中国和俄罗斯等国的战略中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可充当“马前卒”,因此才选择视而不见。这就如同二战前,德国一路兼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英法却选择坐视不管,企图将德国当作对抗苏联的“马前卒”。
中美及太平洋国家:多重担忧下的紧张态势
堪察加地震让日本惊恐万分,害怕余震和海啸再次来袭。而对于太平洋国家来说,除了地震和海啸的直接威胁外,还担心日本核污染水的进一步扩散。
中美两国对此次地震同样高度紧张。美国将日本视为其在亚太地区的重要“鹰犬”,官方层面从不批评日本倒核污染水的行为,但民间仍有不少有识之士对此表示担忧。毕竟,核污染水的扩散不受国界限制,最终可能会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纸终究包不住火。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国,深受其核污染水排放之害,不仅海洋生态环境面临威胁,渔业资源也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对此高度关注并坚决反对。其他太平洋国家也担心核污染水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影响渔业和旅游业等支柱产业,进而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冲击。
堪察加半岛的8.7级地震,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国际社会激起了层层涟漪。日本因自身的地震和核危机历史而惊魂未定,中美及太平洋国家则因核污染水的潜在威胁而忧心忡忡。如何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已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