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的大花脸在角色分类中属于什么?

京剧中的大花脸在角色分类中属于什么?

京剧的角色分类体系(行当)是这门传统艺术的精髓之一,它根据角色的性别、年龄、性格和社会地位等进行划分。在“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中,大花脸正是“净”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因其脸谱图案最为复杂、色彩最为浓重、表演风格最为粗犷豪放而得名。

# 行当体系中的“净”角

“净”,俗称花脸,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特异的男性人物。其最大特征是使用丰富的色彩和图案在脸上勾画脸谱,以直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忠勇、奸诈、刚烈等)。净行内部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表演特点,又可细分为:

* 正净(大花脸):注重唱功,嗓音洪亮浑厚,扮演的人物多为朝廷重臣,地位崇高,性格刚正不阿。
* 副净(二花脸):注重做工(表演)和念白,扮演的人物多为勇猛豪爽的将领或绿林好汉。
* 武净(武花脸):以武打表演为主,扮演擅长武艺的花脸角色。

由此可见,大花脸是净行中偏重唱功、地位显赫的正派人物的统称。

# 大花脸的艺术特征

1. 脸谱的象征性:大花脸的脸谱是其核心标志。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性格,例如:
* 红色:象征忠勇耿直,如关羽。
* 黑色:象征刚烈正直或鲁莽豪爽,如包拯、张飞。
* 白色:象征奸诈多疑,如曹操。
* 金色与银色:象征神怪或仙佛,如二郎神。

2. 嗓音与唱腔:大花脸的唱腔运用真嗓(本嗓)演唱,要求嗓音洪亮、宽阔、富有震撼力,俗称“铜锤唱”,以体现人物的威严与气魄。

3. 表演与功架:其表演动作幅度大,功架沉稳挺拔,举止庄重,以展现人物的非凡气度和崇高地位。

# 经典角色实例分析

1. 包拯(《铡美案》《打龙袍》)

包拯是大花脸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他勾画黑色整脸,额间绘有月牙,象征其“日断阳,夜断阴”的公正无私。这一角色唱功繁重,如《铡美案》中“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一段【西皮导板】转【原板】,唱腔铿锵有力,充分展现了大花脸唱腔的艺术魅力。

2. 徐延昭(《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

徐延昭是另一位大花脸的代表。他手执一柄铜锤,因此大花脸也得名“铜锤花脸”。在《二进宫》中,他与老生(杨波)、青衣(李艳妃)有大段精彩的轮唱与对唱,是考验演员唱功的经典剧目,完美体现了大花脸以唱功塑造人物的特点。

3. 窦尔敦(《盗御马》)

虽然窦尔敦更侧重于做功和念白,常被归为“副净”,但其勾画的蓝色花三块瓦脸谱和盗马时的大段念白与表演,同样是花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大花脸行当在表演上的多样性。

# 总结

综上所述,京剧中的“大花脸”特指“净”行中以唱功为主、扮演地位显赫且性格刚正角色的分支,即“正净”或“唱工花脸”。它通过独具象征意义的脸谱、洪亮浑厚的唱腔和沉稳庄重的表演,共同塑造出一系列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是京剧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