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岩在岩石分类中究竟属于哪一类?
引言
在地质学研究中,岩石分类是理解地球物质组成和演化历史的基础。石英岩作为一种常见的岩石类型,其分类位置常引发疑问。石英岩本质上属于变质岩大类,是由石英砂岩或硅质岩经区域变质或热接触变质作用重结晶形成。本文将深入解析其分类依据、形成机制,并通过实际案例阐明其地质特征。
岩石分类体系概述
地质学将岩石分为三大类:
– 火成岩: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如花岗岩、玄武岩)
– 沉积岩:碎屑物质沉积胶结形成(如砂岩、页岩)
– 变质岩:原有岩石经温度压力改造形成(如大理岩、片麻岩)
石英岩的变质岩属性
定义与形成机制
石英岩的原始母岩为石英砂岩或富含二氧化硅的沉积岩。当这些岩石埋藏至地下深处,在高温(通常>300°C)和定向压力作用下发生以下变化:
1. 石英颗粒重结晶,边界逐渐模糊
2. 变质增生作用形成镶嵌结构
3. 原生孔隙被硅质胶结物充填
关键鉴别特征:
– 硬度高(莫氏硬度7,可刻划玻璃)
– 断口呈贝壳状,具油脂光泽
– 颗粒间可见缝合线构造
与相似岩石的区分
| 特征 | 石英岩(变质岩) | 石英砂岩(沉积岩) |
|————-|——————|——————–|
| 颗粒结构 | 镶嵌状,边界模糊 | 碎屑状,边界清晰 |
| 胶结类型 | 再生石英胶结 | 泥质/钙质胶结 |
| 抗风化性 | 极强,常形成陡崖 | 中等,易分层剥落 |
实际案例论证
案例1: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
该地区古生代石英岩带延伸上千公里,由前寒武纪石英砂岩经华力西造山运动变质形成。岩体呈现典型变质特征:
– 发育南北向拉伸线理
– 石英颗粒定向排列形成片麻状构造
– 可见石榴石、白云母等变质矿物
案例2 中国五台山太古宇
五台群金刚库组存在厚层石英岩,原岩为滨海相石英砂岩,经吕梁期变质作用(约18亿年前)改造:
– 保留原始沉积层理痕迹
– 变质温度测定达450-550°C
– 电子显微镜显示颗粒间缝合接触
特殊类型的讨论
需注意沉积成因硅质岩(如燧石岩)与石英岩的差异:
– 燧石岩由化学沉积形成,含微生物化石
– 具隐晶质结构,而非重结晶结构
– 通常未经历强烈构造变形
工程应用与地质意义
石英岩因高强度和低渗透性成为优质建材,其分布对构造重建具有指示意义:
– 代表古大陆边缘沉积体系
– 记录造山带温压演化历史
– 指示古地理环境(如滨海高能环境)
结论
综合岩石成因、结构特征和地质背景分析,石英岩明确属于变质岩类别,是沉积岩经中级变质作用的典型产物。其鉴定需结合野外产状、微观结构和矿物组合进行综合判断,避免与沉积石英砂岩混淆。这一分类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对矿产资源勘探和大地构造研究具有实际价值。
—
*本文依据国际地层委员会(ICS)《岩石分类指南》及中国《区域地质调查规范》编写,案例数据来源于《北美地质志》和《五台山前寒武纪地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