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乌龙茶在茶类分类中究竟属于什么茶?
1 茶类分类的基本框架
根据国家标准《茶叶分类》(GB/T 30766-2014),茶叶按加工工艺和品质特征分为六大基本茶类: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青茶)、红茶和黑茶。这种分类体系以加工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程度为核心依据,乌龙茶的氧化程度介于绿茶(不发酵)与红茶(全发酵)之间,属于半发酵茶。
2 桂花乌龙茶的归属本质
桂花乌龙茶在严格意义上属于再加工茶类中的花香茶。其核心特征是:
– 茶坯基础:以乌龙茶为原料茶坯
– 加工工艺:采用窨制工艺,将乌龙茶与新鲜桂花混合,通过茶坯吸附桂花的芳香物质
– 分类依据:根据国家标准,以乌龙茶为坯料、通过窨花工艺制成的产品归属于再加工茶范畴
关键区分点:虽然以乌龙茶为基底,但因经过了二次加工,其最终分类不再属于基本茶类中的乌龙茶,而是再加工茶(编号为GB/T 34779-2017的《茉莉花茶》标准中扩展了花香茶的技术要求)。
3 工艺解析:从乌龙茶到桂花乌龙茶的蜕变
3.1 乌龙茶坯的制作
以闽北乌龙(如武夷岩茶)或闽南乌龙(如安溪铁观音)为典型坯料,需经过:
– 萎凋 → 做青(摇青/晾青交替) → 杀青 → 揉捻 → 烘焙
– 形成乌龙茶绿叶红镶边的特征和花果香底蕴
3.2 窨花工艺的关键步骤
1. 茶坯处理:将乌龙茶坯烘干至含水量4-5%,增强吸附性
2. 鲜花采摘:选用金桂或银桂,在盛开当日采收
3. 拼和窨制:按茶坯与鲜花1:3-4比例混合,控制温度22-25℃
4. 通花散热:每6-8小时翻动一次,防止花热发酵
5. 起花烘干:12-20小时后分离花渣,低温烘干定型
工艺本质:通过物理吸附作用,使茶叶吸收桂花挥发性芳香物质(如紫罗兰酮、芳樟醇),而非化学发酵。
4 实际案例说明
案例1:福建安溪桂花铁观音
– 茶坯:轻发酵铁观音(氧化程度20-30%)
– 窨制次数:三窨一提(三次窨花一次提花)
– 成品特征:既有铁观音的兰花香和微酸韵,又叠加桂花的甜醇,茶汤金黄透亮
案例2:台湾桂花冻顶乌龙
– 茶坯:中度发酵冻顶乌龙(氧化程度30-40%)
– 特殊工艺:采用「留花窨制」,部分干花保留在成品中
– 市场定位:作为再加工茶出口欧盟,标注为”Scented Oolong Tea”
5 行业标准与市场实践
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标准GH/T 1117-2015《桂花茶》:
– 明确将桂花乌龙茶划入调味茶( flavored tea) 大类
– 要求乌龙茶坯含量不低于90%(干重计)
– 理化指标中香气浓度值需≥1.5(气相色谱检测主要芳香物质)
市场现状:在茶叶销售体系中,桂花乌龙常被归入「特色乌龙茶」或「风味茶」进行营销,但专业技术分类始终明确其再加工茶属性。
6 结论
桂花乌龙茶是以乌龙茶为原料坯、通过窨制工艺制成的再加工花香茶。虽然其风味基底来自乌龙茶,但因经过显著的加工改造,最终在专业分类中不属于基本乌龙茶类。这种分类方式体现了中国茶学以工艺定类别的科学性原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品饮桂花乌龙时能同时体验乌龙茶的韵感和桂花的鲜灵香气。
> 专业提示:选购时注意产品执行标准号,GB/T 34779(花茶标准)与GB/T 30357(乌龙茶标准)对应着截然不同的品类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