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在睡眠周期中属于深睡眠还是浅睡眠?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做梦在睡眠周期中位置的科普文章。

梦境迷踪:做梦属于深睡眠还是浅睡眠?

许多人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印象:做梦是睡得香、进入深度睡眠的标志。然而,现代睡眠科学揭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真相:做梦主要发生在浅睡眠阶段,更准确地说,是发生在一个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的特殊阶段。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完整的睡眠周期结构。

睡眠的循环:一夜之间的多重奏

人类的睡眠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由多个循环往复的周期组成。每个周期大约持续90-120分钟,在一个典型的夜晚,我们会经历4-6个这样的周期。每个周期都包含两个主要阶段:

# 非快速眼动睡眠

NREM睡眠是睡眠的主体,约占整个睡眠时间的75%-80%。它由浅至深,分为三个子阶段:

* N1阶段(入睡期):这是最浅的睡眠,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此时人很容易被唤醒,可能伴有身体突然的抽动(入睡抽动)。
* N2阶段(浅睡期):这是占比最大的睡眠阶段。心率和体温开始下降,大脑活动减缓,但仍有短暂的电活动爆发(睡眠纺锤波和K复合波)。此时我们已正式进入睡眠,但意识并未完全“离线”
* N3阶段(深睡期/慢波睡眠):这是真正的深度睡眠阶段。在此阶段,大脑活动降至最低,以慢波(δ波)为主。身体进行修复、生长激素分泌达到高峰,免疫系统得到增强。在此阶段被唤醒的人会感到昏昏沉沉、思维迟钝,并且极少报告有梦境。即使有,也通常是一些模糊的、碎片化的思维或图像,而非情节丰富的故事。

# 快速眼动睡眠

REM睡眠是睡眠周期中最引人入胜的阶段。它因其特征而得名:眼球在眼皮下快速移动。

* 大脑高度活跃:大脑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脑电波活动与清醒时相似,甚至更为活跃。
* 身体肌肉瘫痪:为了防止我们将梦境付诸行动而伤害自己,大脑会发出信号,暂时性地麻痹主要躯干肌肉(呼吸肌和眼肌除外)。这是一种保护机制。
* 做梦的黄金时间绝大多数情节生动、故事性强、光怪陆离的梦境都发生在这个阶段。因此,REM睡眠又常被称为“梦眠”。

关键结论:做梦与睡眠阶段的对应关系

现在我们可以清晰地回答标题中的问题:

* 生动、叙事的梦境:主要归属于快速眼动睡眠,从睡眠深度来看,它属于浅睡眠。因为在此阶段,大脑几乎和清醒时一样活跃,很容易被唤醒。
* 模糊、简单的思维或图像:偶尔可能出现在N2浅睡期
* 深度睡眠阶段几乎不做梦。N3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身体修复,而非精神活动。

总结来说,将“做梦”等同于“深睡眠”是一个普遍的误解。事实恰恰相反,我们之所以能记住那些光怪陆离的梦,正是因为我们是在大脑活跃的浅度睡眠(REM阶段)中经历它们的。

实际案例:一夜睡眠的旅程

让我们跟随“小王”的经历,来看一个典型的睡眠周期如何演绎:

1. 晚上11:00:小王上床,进入N1入睡期,几分钟后进入N2浅睡期。
2. 晚上11:30:进入N3深睡眠期,身体开始深度修复。此时若有人大声叫他,他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反应,且醒来后昏昏沉沉。
3. 凌晨12:30:在经历了约60分钟的深睡后,小王的睡眠变浅,短暂回到N2阶段,然后进入了第一个REM周期。这个周期较短,约10分钟。他可能梦见自己在文件堆里找东西,但醒来后通常不记得。
4. 后续周期: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小王会重复NREM到REM的循环。关键变化在于:深睡眠(N3)的时间逐渐缩短,而REM睡眠的时间逐渐延长。在凌晨时分,一个REM周期可能长达30-60分钟。
5. 清晨6:00:小王正处于一个长时间的REM睡眠中。他做了一个情节曲折、情感丰富的梦——比如在异国他乡冒险。此时,因为REM阶段大脑活跃,窗外的鸟叫声或闹钟声很容易将他唤醒。于是他清晰地记得这个漫长的梦,并误以为自己是刚从“深睡眠”中醒来。

总结与启示

理解做梦与睡眠阶段的关系,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更具有实际意义:

* 记得梦不代表没睡好:恰恰说明你经历了正常的、富含REM的睡眠周期。
* REM睡眠至关重要:它对情绪调节、记忆巩固(尤其是程序性记忆和情感记忆)和创造力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 保证睡眠时长和规律:为了获得充足的深睡眠(修复身体)和REM睡眠(修复精神),每晚保证7-9小时高质量、结构完整的睡眠至关重要。

下次当你从一个奇妙的梦中醒来时,你可以确信,你那聪明的大脑刚刚在它最活跃的“夜间剧院”——快速眼动睡眠中,为你上演了一场独家大戏。

(0)
上一篇 2025年10月2日 下午3:02
下一篇 2025年10月2日 下午3:02

相关推荐